诗话连载
《诗林信步》之四十五
李凤能
赚得文名博功名
“唐以诗文取士,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所以士子入京应试,也许预先干谒名公,呈献诗文,冀其称誉。这诗文叫做‘行卷’。”(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行卷”有向“有司”(礼部)献纳的,也有向名流显宦献纳的。它是试子们应试博取功名的辅助手段。士子呈献诗文,其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得到他人的赏识与提携,凭借好风以上青云。
咸通中,礼部侍郎高湜知举,比较公道,孤贫诗人聂夷中等遂得登第。聂的行卷诗《伤田家》也被人广为传诵: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诗人把官家对农民敲骨吸髓的掠夺与百姓们剜肉补疮的困窘作了大胆的披露,对广大劳动农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但由于是“行卷”,因而诗的后半部分又不得不对“君王”寄予希望——虽然明知办不到,也只好如此落笔了。
行卷诗写得富于情趣的,要算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即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朱庆余在诗中把自己比作拜见公婆前的新媳妇,虽有几分自信,却又谦虚地向张籍发出请求指点的信号。张籍看罢,随即酬答一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张籍在这首诗里表示,你是明艳的越女,不必担心公婆眼光的挑剔。同时也透露给他这样的信息:文章之贵,不在华美,而在清新。
一问一答,两人的诗都写得绝妙。因而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然而,行卷诗好的不多,大量诗作不是歌功颂德,就是搜奇揽怪。如“二十五举方登一第”的卢延让,最后竟在“行卷”中写出“狐冲官道过,狗触店门开”,“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之类的古怪诗句,才博得当道的青睐。无怪他要发出“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的感叹了。
以歌功颂德来讨好当道向来为有德行的文人所耻,搜奇猎怪也不是作诗的本分。行卷诗写到这个份上,不仅是文人的一大悲哀,也是文坛的一大悲哀。